黃耆建中湯
(金匱要略六-15) 虛勞.裡急.諸不足.黃耆建中湯主之.
(黃耆建中湯方)
於小建中湯內.加黃耆一兩半.餘依上法.
若氣短胸滿者.加生薑.
腹滿者.去棗.加茯苓一兩半.
及療肺虛損不足.補氣.加半夏
註解:<小建中湯方>治<虛勞,裡急,悸,衂,腹中痛,夢失精,四肢酸疼,手足煩熱,咽乾口燥>,而本條文之<虛勞,裡急>,乃直接承繼<小建中湯方>的條文之<虛勞,裡急>.且本文中之<諸不足>,則取代了<小建中湯方>的條文之<悸,衂,腹中痛,夢失精,四肢酸疼,手足煩熱,咽乾口燥>等證狀,且<諸不足>三字,更意味著比<小建中湯>更加嚴重的證狀,故本方以<小建中湯方>作為主方,且雖用<小建中湯方>,仍不能治療<諸不足>之證,故加<黃耆>而成<黃耆建中湯>,以治<諸不足>之證也.
<桂枝湯>倍<芍藥>加<膠飴>而成<小建中湯方>.倍<芍藥>其意為何?因<芍藥>主治<腹中痛>,故<小柴胡湯方>之加減法中,亦曰:<若腹中痛者,去黃芩加芍藥
<桂枝湯方>,其藥味芳香甘甜,而<芍藥>其味酸澀也.若<桂枝湯>倍<芍藥>,其芳香甘甜的美味,則被<芍藥>破壞而變成酸澀之味,故加<膠飴>之甜滑以中和<芍藥>之酸澀而使<小建中湯>之藥味,仍然芳香甘甜也.
<黃耆>之藥味,亦甘甜也,再合<小建中湯>而成<黃耆建中湯>,則其藥味,更加甜美也.但在<小建中湯方>後,卻曰:<嘔家不可用建中湯>,以甜故也.此乃前賢寶貴的臨床驗證也,因<嘔家>乃胃腸炎之病人,而<小建中湯方>中的<桂枝,生薑>,富含致發炎物質,易使胃腸炎的症狀,更加嚴重,故前賢警告後學者,<嘔家不可用建中湯,以甜故也>.前賢此說雖是明訓,但<嘔家不可用建中湯>,非方中之<甘草,大棗,膠飴>之甜也,乃是<桂枝,生薑>之致發炎物質所致,故胃腸炎者,不宜用<桂枝湯>或<小建中湯>或<黃耆建中湯>,此乃明智之舉的真知灼見也!
<氣短>乃形容喘也,<胸滿>亦指喘也.在<<傷寒雜病論>>中,亦曰:<氣上衝或奔豚>,皆屬心肺部的嚴重證狀.在<小青龍湯>之加減法中,<喘者,去麻黃加杏仁>且<<傷寒雜病論>>中之<生薑>,一般皆用於治療嘔證也,但本條文卻曰:<若氣短胸滿者加生薑>,故本文有可能是錯置或添加之文.事實的臨床驗證上,<生薑>無法治<嘔證>,更無法治<氣短胸滿>之重症大疾,<生薑>的主要功用乃廚房的佐料,作為去腥、提味之用也!勿誇大其功且勿再受前人所惑,更不可再以訛傳訛,才是有識之士的真知灼見也!
在<小柴胡湯>的加減法中曰:<若脅下痞硬者,去大棗加牡蠣
<肺虛損不足>亦指<氣短,胸滿>也,上文<氣短,胸滿加生薑>,本文療<肺虛損不足加半夏
<小建中湯加黃耆>治<虛勞,裡急,諸不足>.可見<黃耆>有治<諸不足>之功也,<諸不足>乃氣虛之意也,故用<黃耆>以補氣也,而臨床驗證上,<人參>補氣之功,更千倍優於<黃耆>也.市面上的<人參>約分<白參>與<紅參>兩種,<白參>乃經曬乾或烘乾而成,<紅參>乃經酒浸甚或添加各種秘方的香料,再經過蒸熟烘乾而成,所以味道香甜而失掉了<人參>原本的苦甘味,這種炮製法,簡直是破壞了<人參>的原汁原味,也破壞了<人參>其獨特的藥性,真的是弄巧成拙,還執迷不悟,難怪有些人吃了<紅參>之後會有口乾舌燥、嘴巴破的現象,這與吃多了甘甜的<黃耆>是一樣的下場。<科學精製漢藥>的<人參>經由生物科技的獨特技術,完全把<人參>原汁原味的活性,完全發酵出來,故切開來色澤是烏亮的,其氣味濃郁而甘中帶些苦味,具有消炎的作用,更富含讓組織修復、強化的神奇功能,真的是老天爺賞賜給我們的珍寶!